讀完《學習天性》,我對認知規(guī)律和原有的低效的錯誤的學習觀念進行了深入思考,令人有醒醐灌頂之感。
通常我們都認為重復的、集中的練習對于孩子們的學習大有助益,我們都信奉專注的力量,然而事實結果卻大相徑庭。一段時間的不停重復練習無疑是見效最快的,但它通常遺忘速度也快。例如我們語文課上讓學生反復閱讀,他們看似全部掌握,胸有成竹,但考試結果往往不甚理想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讓他們反復閱讀和識記的內容,大部分學生居然很快就記憶迷糊,無法正確作答。
究竟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才是更有效的呢?答案就是多樣化練習要好過重復訓練。多樣化練習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活學活用,即把在一種情景下學到的知識,成功地應用到其他情景中。多樣化練習一開始的效果雖然沒有集中練習好,但是它更能深化學生的記憶。
因此,在語文學習上,死記硬背是最不可取的,反復背一句名言,就不如給學生一個情境,讓他運用這一名言的效果好。反復閱讀一篇文章,就不如讓學生縮寫文章,或仿寫文章的效果好。只有讓大腦的更多區(qū)域參與學習,而不是把學習僅僅理解成簡單的重復,學習才會真正的發(fā)生。學習不能怕復雜和困難,多樣化的學習看似設置了學習的障礙,學習效果沒有重復練習快,但其意義是深遠的,它讓學生耗費更多的腦力去參與學習,這樣進行的學習是更為扎實和穩(wěn)固的。
孩子們不是學習的機器,應該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心與腦參與學習,給他們更多樣化的任務,讓他們從重復學習中走出來,發(fā)現(xiàn)學習真正的魅力所在。